大津~山科有這些名勝喔。
邊與以前的照片對比邊散步吧!
推薦散步路線請看這裡!
步行35分鐘 走走看被稱為“小關越” 的古老山嶺路吧
步行12分鐘 從隧道西口開始是櫻花林蔭道喔
步行15分鐘 也很推薦山科的古剎毘沙門堂!
步行3分鐘 櫻花林蔭道綿延
步行3分鐘 櫻花林蔭道綿延
步行5分鐘 從住宅區穿過,迂回前往隧道的西口
明治43(1910)年
閘門指的是在有高低差的水路上為方便船隻通行而用來調節水位的門。建造時這個大津閘門兩邊的疏水水面高低差約為1.5公尺,作為日本第一個真正的磚瓦建造閘門而備受注目。當時的門為扁柏材質,有4人專門負責轉動搖柄進行開關操作。
明治19(1886)年
從大津穿到京都的第1隧道長約2.4公里,打通隧道耗費了2年時間,當年號稱日本第一長。另外,第1疏水工程時修建的3條隧道上掛有明治時期最出名的政治家們所寫的匾額,這條第1隧道東口的匾額為伊藤博文揮毫題書的“氣象萬千”(意思:千変萬化的氣象和風景的變化極為精彩)。
明治15(1940)年
第1隧道的挖掘工程中,創日本大規模隧道工程先驅,首次嘗試採用了“豎井(Shaft)方法”。在隧道的差不多正中央,從山上向下挖掘出垂直的坑道(豎井),從山的內側和外側各2處共4處繼續挖掘,進而縮短了工期。
第1隧道的西口附近也是賞楓名勝。匾額為山縣有朋揮毫所寫的“廓其有容”(意思:悠久的水豐豐盈盈,悠然的疏水綿延,宛如人的宏大度量)。
第1疏水在大津與蹴上之間、四之宮、諸羽、御陵、日之岡和蹴上的5處設有“船溜”。所謂“船溜”,指的是為了方便裝卸貨物或是乘客上下等而設的供船隻停泊的空間。四之宮船溜由於呈正方形,因此有著“方盒水壩”的暱稱。
在與由北往南流經山科的安祥寺川重疊的地點,為了避免阻隔水流,而架設了與南禪寺水路閣相同的水路橋,讓疏水路呈立體交叉。支撐著疏水路的橋台部分,可以看到當年的磚瓦結構。
作為採用鋼筋代替古老鐵軌的“第11號橋”的試製,明治37(1904)年建造了真正的鋼筋混凝土橋“第10號橋(黑巖橋)”。右岸橋台部分刻有指揮工程的工程師姓名。建造2座橋樑所積累的技術,在日後鋼筋混凝土為主的第2疏水工程等中得到了實際應用。
明治20(1887)年
東口掛有井上馨所寫的“仁以山悅智為水歡”(意思:仁者尊重知識,智者觀水流以慰心靈),西口掛有西鄉從道所寫的“隨山到水源”(意思:沿山而行而到達水源)。
明治20(1887)年
第3隧道東口的匾額,為松方正義所寫的“過雨看松色”(意思:陣雨過後,松樹更加生動翠綠)。東口面前是在田邊朔郎指導下於明治36(1903)年7月建造而成的日本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第11號橋”。
第1疏水的工程材料除了矽藻土炸藥和水泥外,大部分為自給自足。隧道及水路閣的磚瓦基本都是在自營工廠燒製而成,特別建造了專用磚瓦工廠,燒製了多達約1400萬塊磚瓦。現在,市營地鐵御陵站前修建有表示工廠遺址的石碑。